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杨桂华最近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先进性、协调性和普惠性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进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能够使我们在突出发展的同时,避免随之而产生的负效应,做到未雨绸缪,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的不和谐因素,逐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适时谋划、及时解决的战略表现在时间和性质上就是和谐社会的先进性。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协调性。社会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利益均衡机制、社会流动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我国目前应该特别着力加强的是利益均衡机制建设。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普惠性,普惠性解决的是“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目的是让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发展成果,以此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之,先进性、协调性、普惠性是三位一体、不可割裂的。其中先进性是统领,没有先进性,协调性和普惠性就失去了方向;协调性是机制,没有协调发展,先进性和普惠性就无法实现;普惠性是出发点和归宿,先进性和协调性都是为普惠性服务的。而三者最终都是为了保证社会有机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推荐文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涵解析
和谐社会
内涵
解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构建方略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基本特征
构建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三个支点
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
收入公平
权利平等
教育公平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浅析
邓小平
和谐社会
思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来源期刊 天津支部生活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广大人民群众 利益均衡机制 社会的全面进步 《光明日报》 社会协调机制 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流动机制
年,卷(期) tjzbsh_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
页数 1页 分类号 D61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广大人民群众
利益均衡机制
社会的全面进步
《光明日报》
社会协调机制
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流动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支部生活
半月刊
0412-0892
12-1001/D
天津市和平区湖北路14号
6-268
出版文献量(篇)
10126
总下载数(次)
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