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P300靶刺激中的P3波用于评估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价值.方法测试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痴呆(SIVD)组43例、非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VCND)组34例与认知正常组38例P3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在Cz和Pz区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VD组的潜伏期[(400.43±3.57)ms、(309.76±3.96)ms]明显延长(P《0.05),波幅[(4.23±0.34)μV、(5.87±1.54)μV]明显降低(P《0.05).在Cz和Pz区域,VCND组的潜伏期[(400.26±5.55)ms、(396.12±5.23)ms]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5);而波幅[(18.22±0.29)μV、(8.85±0.2)μV]较正常对照组在Cz区域明显降低(P《0.05),但在Pz区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3波可作为诊断SIVD的重要客观指标:P3波潜伏期作为皮质下缺血性VCND的辅助诊断指标可能更为敏感.
推荐文章
不同阶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
事件相关电位,P300
认知障碍
痴呆,血管性
诱发电位
神经心理测试及P300对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评估研究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
脑小血管病
P300
血管性无痴呆型认知损害(VCIND)
血管性痴呆(VaD)
脑萎缩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脑萎缩
脑白质疏松
腔隙性脑梗死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
认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与听觉P300关系的探讨
来源期刊 北京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听觉P300测试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非痴呆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
年,卷(期) 2007,(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7-51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26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713.2007.09.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旭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18 1189 15.0 26.0
2 时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 13 3.0 3.0
3 毛春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 27 3.0 5.0
4 魏光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1 124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听觉P300测试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非痴呆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医学
月刊
0253-9713
11-2273/R
大16开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2-72
196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4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295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