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早在战国时期,宋玉的《九辩》就开了“悲秋”的先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的七律《登高》更是传诵古今的悲秋名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些诗文,给读者描绘的是一幅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图画,抒发的是凄清悲凉的情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名人笔下的秋
来源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名人 “悲秋” 战国时期 《九辩》 《登高》 宋玉 七律 杜甫
年,卷(期) xxywjx_2007,(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07.2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名人
“悲秋”
战国时期
《九辩》
《登高》
宋玉
七律
杜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小学语文教学
旬刊
1004-6720
14-1016/G4
大16开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5号
22-440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315
总下载数(次)
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