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SBR反应器内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对其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COD负荷为1.5kg/m3·h~1.8kg/m3·h,表面气体流速在0.0052m/s之间,沉淀时间控制在10~8 min时,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20d后完成好氧颗粒污泥的驯化和培养.研究发现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相以杆菌和丝状菌为主,球菌较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好氧颗粒污泥的微观结构,颗粒污泥具有不平整的表面,轮廓清晰,表面有薄层粘液覆盖并有绒毛状结构.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有明显的孔洞或孔隙.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有机物降解能力和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
推荐文章
常规SBR反应柱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其特性
好氧颗粒污泥
集成电路工业废水
污泥原位减量
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及其稳定性研究
好氧颗粒污泥
有机负荷
含盐量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好氧颗粒污泥的应用
好氧颗粒污泥
有机有毒废水
重金属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现状
好氧颗粒污泥
颗粒化
有机负荷
污泥形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微观特性表征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与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培养 微观特性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29
页数 3页 分类号 X132
字数 33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504.2007.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学江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60 897 16.0 28.0
2 陈雪松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33 187 7.0 13.0
3 夏四清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184 2941 29.0 4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75)
二级引证文献  (99)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2(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3(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好氧颗粒污泥
培养
微观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月刊
1003-6504
42-1245/X
大16开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38-86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16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1057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