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调查研究我省皖南山区钩端螺旋体病自然人群感染情况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掌握流行规律有效控制钩体病爆发流行.方法 采用血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对钩体病进行监测.结果 自然人群钩体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15.36%,,黄疸出血群为33.94%、赛罗群为33.02%,流感伤寒群为19.27%.宿主动物带菌率蛙为11.42%、黄疸出血群59.26%、流感伤寒群30.43%、赛罗群棉兰型26.09%.黑线姬鼠带菌率为7.65%、黄疸出血群59.26%、流感伤寒群22.22%、秋季热14.81%、赛罗群棉兰型3.70%.猪为0.00%.结论 该地区自然人群钩体病流行菌群发生明显改变出现菌群(型)更迭现象.并从金线蛙(Rnan plancyi) 肾组织中首次分离出致病性及新血清群钩体代表株为EG79.研究发现蛙所带菌群与自然人群流行菌群相一致,蛙在钩体病流行病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推荐文章
2002-2006年江油市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
鼠密度
鼠带菌率
健康人群免疫水平
四川省1993-2001年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监测分析
钩端螺旋体
鼠密度
鼠带菌率
江油市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原因研究
自然疫源性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安徽省皖南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及一个新血清群的发现
来源期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菌群(型)更迭 蛙,新血清群
年,卷(期) 2007,(8)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1-80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77
字数 29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694.2007.08.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顾黎莉 15 42 5.0 6.0
2 王俊 22 40 5.0 6.0
3 赵京黎 2 1 1.0 1.0
4 吴健敏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钩端螺旋体
菌群(型)更迭
蛙,新血清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月刊
1002-2694
35-1284/R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76号
34-4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9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847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