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风病急性期采用阴阳辨证方法的证候学基础.方法 对1 150例次缺血中风急性期病人分别按照阴阳辨证标准及中风病辨证诊断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证候采集,并得出阴阳分类和证候辨证诊断的证候分级.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中风病六类证候分级对急性期阴阳两类别之间的意义.结果 风证、瘀血证是缺血中风病急性期共有的证候群,火热证、阴虚阳亢证及痰证是诊断为阳类证的重要证候因素,即对阳类证诊断有意义的重要证候指标(P<0.05);气虚证是诊断阴类证的重要证候因素,即对阴类证诊断起作用的证候指标(P<0.05).结论 阴阳辨证方法在缺血中风急性期应用有较可靠的中医证候学基础.能够为临床辨证服务.
推荐文章
急性缺血中风阴阳类证证候分级阈值初探
中风
中医证候
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
缺血性中风
证候要素
热休克蛋白70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生物学指标
Logistic回归模型
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瘀证候)的临床研究
脑梗死急性期
痰瘀证候
黄芎抗栓胶囊
临床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缺血中风急性期应用阴阳辨证的证候分级回归分析
来源期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缺血中风 中医证候 阴阳辨证
年,卷(期) 2007,(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观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6-116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3.3|R25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349.2007.12.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中风
中医证候
阴阳辨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半月刊
1672-1349
14-1312/R
大16开
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
200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653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133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