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07年,话剧作为西方艺术传入中国后,立即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文明戏”贴近中国民众的生活和命运,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随着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经过儿代艺术家近一个世纪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戏剧民族化的探索,中国话剧现已成为高雅的文化艺术形式,深受中国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以《雷雨》、《茶馆》等辉煌艺术成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话剧百年将至,我们回溯话剧发展历程时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已经走向成熟,而《雷雨》就是中国话居性向成熟的标志。它以其深邃的内涵,圆熟的技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70年来,经久不衰,被人们广为传颂。
推荐文章
《雷雨》中蘩漪悲剧形象分析
曹禺
《雷雨》
蘩漪
生存悲剧
时代精神
悲剧精神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分析
概括
汉代乐府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汉代乐府
女性形象
诗歌
如何塑造专题片中的人物形象
主题人物
形象细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蘩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雷雨》 人物形象分析 中国话剧 中国民众 蘩漪 性格 西方艺术 文化艺术形式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07.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秦立 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中文系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雷雨》
人物形象分析
中国话剧
中国民众
蘩漪
性格
西方艺术
文化艺术形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94
出版文献量(篇)
1264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