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模拟原油海洋溢油的状况,对油水快速分离进行了研究.分别对不同油水比、不同温度、不同破乳剂加入量及存在Ca2+、Mg2+离子的情况,进行了系列油水快速分离试验,并测定了ZB破乳剂作用下乳化液的界面张力.试验结果表明:原油溢油形成的乳状液比较稳定,油水分离比较困难,F系列的聚醚型对其达不到分离效果,对F系列破乳剂交联合成得到的Z系列破乳剂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在油水比(v∶v)为1∶1,温度为60℃,破乳剂浓度为80 mg/LL,40~60 min可以达到分离效果,且不会造成海水的二次污染.界面张力的变化有效地解释了破乳剂存在最佳加入量,Ca2+、Mg2+离子对非离子聚醚类破乳剂的影响很小.可以将此类破乳剂广泛有效地应用在海洋溢油处理上.
推荐文章
渤海海上原油油指纹库建设
渤海
原油
油指纹库
海上溢油油膜厚度浮标结构设计研究
溢油
油膜
强度
采样池
浮标
海(水)上原油设施溢油防止对策
原油
海上石油钻探
海上溢油
环境保护
蒙脱土对胜利原油油水界面性质及油水分离的影响
Na-型蒙脱土
油水界面剪切粘度
zeta电位
OMA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上原油溢油油水快速分离的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与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原油 溢油 破乳剂 脱水率 交联反应
年,卷(期) 2007,(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X132
字数 38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504.2007.08.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心茹 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 85 382 10.0 15.0
2 杨敬一 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 62 355 10.0 15.0
3 樊雪英 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 2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原油
溢油
破乳剂
脱水率
交联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月刊
1003-6504
42-1245/X
大16开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38-86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16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1057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