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岩土力学       
摘要:
利用Mohr-Coulomb、Hoek-Brown以及Duncan-Chang理论分别分析了块状和碎块状岩体锚固后的物理效应,通过分析认为,岩体锚固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岩体的凝聚力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增强岩体的弹性模量,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质.通过对拉拔试验测试结果分析,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导了锚杆与注浆体或岩体耦合情况下的解析本构方程,并对其进行了参数分析,认为提高拉拔力、增大锚杆直径和锚固段长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其锚固效果,并提出了锚固临界值的概念.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提出的耦合解析本构模型建立了非耦合状态下锚杆的解析本构模型,通过计算认为,该解析模型是合理的.
推荐文章
散粒体中锚杆间距的锚固效应研究
散粒体
锚固效应
锚固机制
细观力学
数值模拟
基于岩体蠕变效应的锚杆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蠕变
锚杆
应力分布
塑性区
地下工程
压力型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解析解
压力型锚杆
极限抗拔承载力
临界锚固长度
临界长径比
节理岩体锚杆的综合变形分析
节理岩体
锚杆
剪切荷载
挤压破坏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岩体锚固效应及锚杆的解析本构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 岩土力学 学科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锚固效应 本构模型 岩体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7-53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V554.+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598.2007.03.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栾茂田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315 7102 39.0 71.0
5 杨庆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178 3354 32.0 49.0
9 朱训国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7 255 7.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148)
二级引证文献  (126)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5(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2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7(2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3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1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石力学
锚固效应
本构模型
岩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力学
月刊
1000-7598
42-1199/O3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4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06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