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了几种针叶树种抗寒性动态模型的研究发展概况、不同模型的优势和局限,以及今后的研究展望.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中,初期研究只考虑温度作为影响抗寒性的环境因子,引入了抗寒性固定水平概念;由于这类模型对抗寒性的预测存在明显误差,之后的研究假设抗寒性固定水平是温度和光周期加性影响的结果,并考虑了抗寒性年发育阶段对环境的响应.加性模型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对加性原理进行了实际检验.有研究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对欧洲赤松苗不同器官的影响不是累加的,而是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抗寒性数学模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推荐文章
中国针叶树种实害虫研究进展
针叶树
种实害虫
生物学
生态学
生理学
综合治理
针叶树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针叶树种
器官发生
胚胎发生
研究现状
针叶树补光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针叶树
补光育苗
延长光周期
针叶树种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针叶林
树种培育
林木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针叶树种抗寒性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抗寒性 动态模型 温度 光周期 年发育阶段
年,卷(期) 2007,(7)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评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0-1616
页数 7页 分类号 S711
字数 677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钢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72 1039 19.0 28.0
2 王爱芳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4 5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寒性
动态模型
温度
光周期
年发育阶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相关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英文译名: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
官方网址:http://www.csc.edu.cn/gb/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