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正常与突出椎间盘中的含量并分析其与病程、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于2003-08/2005-01在安徽省立医院骨科收集腰椎间盘标本50例,自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取出椎间盘组织,包括纤维环和髓核(L3~S1),分为椎间盘退行性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椎间盘退行性变组42例,年龄:≤30岁,12例;31~50岁,16例;>50岁,14例.病程:3~6个月,16例;7~12个月,15例;>12个月,11例.正常对照组,8例,年龄19~31岁.所有标本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有无血管组织,软骨细胞是否增生和退行性变,纤维板状结构有无破坏,基质是否有增生,用来确定椎间盘软骨细胞是否有退行性变.采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免疫图像分析.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情况及其在不同病程、年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比较.结果:实验标本5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软骨细胞呈纺锤形,位于软骨陷窝内,胞膜完整,胞质均匀,胞质内少见空泡,基质少见.椎间盘退行性变组软骨细胞增生,胞膜不清,胞质内有较多空泡,部分细胞核消失,细胞外基质增多.②所有标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均有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主要位于椎间盘软骨细胞的胞核,呈棕黄色.③椎间盘退行性变组≤30,31~50,>51岁3个年龄段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31±0.009)%,(0.029±0.009)%,(0.029±0.010)%,(0.045±0.007)%,P<0.01~0.05],退行性变的腰椎间盘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在3个年龄段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椎间盘退行性变组病程3~6,7~12,≥12个月3个时间段,随着病程延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有明显减少趋势[(0.037±0.008)%,(0.029±0.007)%,(0.020±0.003)%,P<0.05].结论:退行性变与正常的腰椎间盘中均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但在退行性变腰椎间盘中含量较低.退行性变的腰椎间盘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量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而病程越长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越低.提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可能与椎间盘细胞及基质正常的代谢、椎间盘细胞凋亡、椎间盘细胞外基质代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