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家兔慢性心肌冬眠模型.方法:实验于2006-02/12在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完成.实验分组:选择健康家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12).模型组采用开胸不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关胸后继续喂养1个月,造成心肌慢性缺血,构建家兔慢性冬眠心肌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结扎.实验评估:①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狭窄程度.②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观察慢性缺血心肌室壁运动情况.③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心肌坏死程度.④苏木精-伊红常规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变化.⑤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情况.结果:术后模型组家兔15只和假手术组12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狭窄程度:模型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直径平均狭窄率为(84.90±4.24)%,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狭窄.②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模型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314,11.938,P<0.01).③心肌室壁运动情况:静息时模型组左室壁异常运动节段47个.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34个节段出现室壁运动障碍程度先加重而后改善的典型冬眠心肌的双相反应.④心肌坏死程度: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显示模型组3只家兔出现小灶性透壁心肌坏死,其余12只家兔均未发现心肌坏死.假手术组12只家兔均未发现心肌坏死.⑤心肌组织结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纤维肿胀,染色不均匀,横纹模糊,核周水肿;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连接紧密.⑥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情况: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纤维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间质、血管周围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呈不规则网状或团块状;假手术组心肌间质、血管周围见零星分布的胶原纤维.结论:采用开胸不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建立家兔慢性心肌冬眠模型是可行的.
推荐文章
冬眠心肌影像学研究进展
冬眠心肌
心肌活性
冠心病
家兔顽固性便秘模型的建立
顽固性便秘
模型
直肠前突
乙醇致家兔急性心衰模型的建立
乙醇
急性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家兔
动物模型
超声心动图定量检测犬冬眠心肌的实验研究
Dobu-UCG
冬眠心肌
激发试验
定量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家兔慢性冬眠心肌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冬眠 动物模型 家兔
年,卷(期) 2007,(34)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7-678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2.2
字数 51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34.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钟慧颖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部 14 29 3.0 5.0
2 陈艳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部 25 96 7.0 9.0
3 孙伏清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部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冬眠
动物模型
家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