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用4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与5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F1代株高的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穗下节长的优势最高.洛麦9851矮和西南05配合力较好,不仅后代株高降低,且改善了株高结构,是组配矮秆、大穗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的矮秆亲本;洛麦99045虽然降低了后代株高且改善了株高结构,但后代穗子较小;河北矮3后代基部节间增长,组合配制时不可用.杂交后代株高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显性基因对其表现的影响是次要的.各性状遗传力较高,表明其后代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
推荐文章
冬小麦矮秆种质的矮化作用研究
冬小麦
矮秆种质
矮化作用
宁麦9号与扬麦158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解析
小麦
宁麦9号
扬麦158
株高
KASP标记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姊妹系遗传差异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
骨干亲本
遗传差异
分子标记
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小麦
株高构成因素
产量
相关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冬小麦矮秆种质株高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来源期刊 江西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种质 株高构成因素 杂种优势 遗传力
年,卷(期) 2007,(12) 所属期刊栏目 农艺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12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2.11.032
字数 20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8581.2007.1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段国辉 14 126 7.0 11.0
2 张学品 18 245 8.0 15.0
3 温红霞 10 101 6.0 10.0
4 吴少辉 14 180 5.0 13.0
5 余四平 12 102 6.0 10.0
6 李瑜 3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矮秆种质
株高构成因素
杂种优势
遗传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农业学报
月刊
1001-8581
36-1124/S
大16开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342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5779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