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索外科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评价这一新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到三个医院接受这一新型外科手术的1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中,12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年龄24~36岁.先后按照如下手术步骤接受了这种新型手术:①左侧中下腹直肌作切口入腹;②保留大网膜,切除全大肠;③在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游离直肠肌鞘0.5 cm,四周固定,旋转剥离直肠黏膜,暴露出黏膜滋养动、静脉,逐一钳扎、切断,逐渐递进,直至齿状线;④在右结肠动脉下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⑤作回肠N形造袋;⑥在全直肠肌鞘内,作回肠袋-肛管吻合术.袋后置管引流;⑦将小肠系膜固定于右后腹,右铺小肠,将其系膜覆盖在结肠床的粗面上;⑧左下腹置血浆管,术后2 d作负压吸引,配合香烟引流,消除盆腔积液;⑨关腹结束手术.结果 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术后3~7 d,便屁分离;7~10 d,大便成形.患者食欲好.11例随访3~16年,大便每天1次,无夜便,小便正常;5例随访4个月,白天2次大便,无夜便.术后6例除大、小便均正常外,植物神经功能、性功能也均正常,无感染,无息肉复发.结论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一种新型的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外科治疗手术.患者术后大、小便均正常,植物神经功能和性功能均正常,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解决了以前该病手术治疗后遗留的问题.
推荐文章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21个家族74例报告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病因
癌变
早期诊断
治疗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46例
结肠息肉病
回肠储袋
肛管吻合
生物反馈
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外科手术治疗20例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手术方式
癌变
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全结肠切除
回肠储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治疗的新方法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旋转剥离直肠黏膜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 全直肠肌鞘
年,卷(期) 2007,(12)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
字数 181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家贵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59 204 8.0 11.0
2 胡先典 20 114 7.0 10.0
3 赵元恂 2 0 0.0 0.0
4 庞屏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旋转剥离直肠黏膜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
全直肠肌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双月刊
1673-8799
11-5570/R
16开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5号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医院区机关楼
80-605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15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