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胃窦部粗大皱襞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内镜形态及组织学改变.方法:对胃镜检查中发现有胃窦部粗大皱襞患者,询问临床特点、内镜下检查形态、活组织病理检测其组织学改变,13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临床见有进食后上腹饱胀及上腹隐痛,伴有反酸、烧心、嗳气,胃动力药及助消化药物不能改善症状;内镜下形态以纵行条状粗大皱襞多见,弧形、类圆形次之.位于胃窦部小弯侧,1-4条,通向幽门,大部分脱入十二指肠,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炎.病理提示不同程度浅表性胃炎或不典型增生,伴糜烂者不典型增生比例较高.肠上皮化生、腺体数量减少也占一定比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84.98%.结论:在胃窦部粗大皱襞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较一般浅表性胃炎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推荐文章
Barrett食管色素内镜与组织学的一致性观察
Barrett食管
色素内镜
组织学
子宫结合带正常MRI表现的组织学基础
子宫结合带
磁共振成像
解剖学和组织学
胸腺上皮肿瘤WHO组织学亚型的CT表现
胸腺
胸腺上皮肿瘤
组织学分型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窦粗大皱襞的临床表现、内镜形态及组织学改变
来源期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粗大皱襞 胃镜 幽门螺杆菌 不典型增生 肠化生
年,卷(期) 2007,(2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42-254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2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3079.2007.23.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秀莲 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消化科 3 4 1.0 2.0
2 王丙信 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消化科 11 73 3.0 8.0
3 任清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消化科 6 58 3.0 6.0
4 郝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消化科 4 4 1.0 2.0
5 宋潇逸 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消化科 5 8 2.0 2.0
6 伏爱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消化科 6 58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85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粗大皱襞
胃镜
幽门螺杆菌
不典型增生
肠化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旬刊
1009-3079
14-1260/R
大16开
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双塔西街77号;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远洋国际中心D座903室
22-117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30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169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