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亚低温添加拉莫三嗪(LTG)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离断并置入密闭缺氧箱,制备HIBD动物模型.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常温组;亚低温组,缺血缺氧后立即诱导亚低温并持续12h;拉莫三嗪组,脑缺血后立即按20mg/kg剂量腹腔注射拉莫三嗪;亚低温添加拉莫三嗪组,脑缺血后按20mg/kg剂量腹腔注射拉莫三嗪,诱导亚低温并持续12h.用酶标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HIBD 24h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皮层NSE阳性细胞数.结果 与亚低温组比较,亚低温添加拉莫三嗪组血清NSE的浓度显著降低,皮层NSE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结论 亚低温添加拉莫三嗪对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推荐文章
亚低温川芎嗪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幼鼠的脑保护作用
亚低温
川芎嗪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护理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
脑缺氧
脑缺血
新生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低温添加拉莫三嗪对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热带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拉莫三嗪 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保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凋亡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0-721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2
字数 17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9727.2007.05.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盛强 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231 853 14.0 20.0
2 易咏红 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46 246 10.0 14.0
3 季明芳 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 16 93 5.0 9.0
4 李道帆 中山市人民医院综合科 8 12 2.0 3.0
5 郭文超 中山市人民医院综合科 11 47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拉莫三嗪
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保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凋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热带医学
月刊
1009-9727
46-1064/R
大16开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84-20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8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74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