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阳江市2001和2006年两次登革热流行特征,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临床个案和疫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人采血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用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并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型别. 结果 阳江市2001年8月初至11月初发生登革热流行流行102d,高峰8上旬~10月中旬,确诊136例,发病率为5.31/10万;2006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疫情,共流行67d,高峰8月中下旬,确诊22例,发病率0.84/10万;病例的消长情况与当地的蚊媒消长情况一致;8~11月份布雷图指数为0.00~111.00;实验诊断150例,临床确诊8例,从13例病人血标本中分离到11株病毒,均为登革病毒Ⅰ型. 结论 Q阳江市两次流行的登革热病例病情以轻型居多,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人群在流行后经过5~6年普遍易感,流行高峰在8~10月,皆发现白纹伊蚊是当地的传播媒介.
推荐文章
阳江市景观动态变化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阳江市
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分析
登革热
临床特征
多脏器损害
广东省2005-201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登革热
流行病学
分析
阳江市春秋两季大棚青瓜高产栽培技术
保护地
大棚
青瓜
高产栽培
阳江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东阳江市2001和2006年两次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热带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特征 流行因素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2-353,39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12.8
字数 38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9727.2007.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诺鸣 5 34 4.0 5.0
2 李文杰 34 149 7.0 10.0
3 范子凡 11 58 4.0 7.0
4 杨流苗 7 4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25)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登革热
流行特征
流行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热带医学
月刊
1009-9727
46-1064/R
大16开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84-20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83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