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家兔脑损伤模型,应用金标法测定伤前及伤后2、4、6、12、24h,3、5、7d耳缘静脉血液D-二聚体含量,并观察其行为变化.结果:脑损伤后6h血浆D-二聚体即较前升高(P<0.05),并继续升高,第3天升高最为显著(P<0.01),第3~5天达峰值,第7天开始下降.同时观察到家兔伤后即出现跛行,且逐渐加重,第3~5天不能站立,第7天又开始跛行.而假手术组血浆D-二聚体及其行为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脑损伤的早期即可出现纤溶异常,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助于了解脑损伤的演变过程.
推荐文章
抗纤溶药对家兔颅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及意义
脑损伤/血液
脑损伤/药物疗法
聚合物/代谢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治疗应用
模型,动物
血浆D-二聚体在评估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血浆D-二聚体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血浆D-二聚体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颅脑损伤
脱氧核糖核酸酶(嘧啶二聚体)
早期诊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家兔脑损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来源期刊 陕西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损伤/血液 聚合物/代谢 模型,动物 @D-二聚体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0-531,5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17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377.2007.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世文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115 406 10.0 15.0
2 王宏 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14 39 4.0 5.0
3 张胡金 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19 77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损伤/血液
聚合物/代谢
模型,动物
@D-二聚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陕西医学杂志
月刊
1000-7377
61-1104/R
大16开
西安市西华门2号
52-4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204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46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