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移植物慢性排斥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移植体动脉硬化,大鼠大动脉移植模型的血管改变非常类似于人类的移植体动脉硬化,但此模型的制作多采用显微外科血管缝合方法,既费时又需精巧的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套管技术建立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验证其作为慢性排斥反应简化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3在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选用纯系Wistar大鼠120只和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异系移植组(SD→Wistar)40对次,同系移植组(Wistar→Wistar)40对次.②实验方法:采用自制聚乙烯套管(内径1.5 mm,长度3 mm)将供体胸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连接,建立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移植术后14,28,42,56 d取移植动脉标本,采用病理图像定量分析及电镜等检测手段,观察移植动脉病理变化.结果:同、异系胸主动脉移植模型共成功72只,成功率为90%.①手术时间40~45 min,其中移植胸主动脉冷缺血时间10~15 min,腹主动脉阻断时间4~7 min.②异系移植组动脉硬化具有血管中层细胞坏死迁移、内膜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的特点,与人类慢性排斥反应动脉硬化的改变类似,最早出现在术后28 d.③同系移植组无明显内膜增生,与受者自身的正常动脉差异不明显;异系移植组术后14 d内膜出现细胞增生层,术后28 d内膜出现半月形增生,增生程度直到术后56 d仍呈上升趋势.结论:采用套管技术建立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简单易行,避免了显微血管缝合,明显缩短了腹主动脉阻断时间和移植胸主动脉的冷缺血时间,成功率高,移植后的血管改变类似于人类慢性排斥反应移植体动脉硬化,可作为分析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简化模型.
推荐文章
BAPN联合Ang-Ⅱ腹腔注射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
主动脉夹层
血管紧张素Ⅱ
β-氨基丙腈
动物模型
C57BL/6小鼠
腹腔注射
深海鱼油对大鼠脂肪肝及胸主动脉的影响研究
深海鱼油
脂肪肝
胸主动脉
大鼠
实验研究
降压中药有效成分组合对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
高血压
有效成分组合
胸主动脉
舒张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主动脉,胸/移植 主动脉,腹 移植物排斥 动脉硬化 疾病模型,动物
年,卷(期) 2007,(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26-102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17
字数 55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51.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主动脉,胸/移植
主动脉,腹
移植物排斥
动脉硬化
疾病模型,动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