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进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术与分离背根神经节的方法.方法 成年SD大鼠20只,麻醉后行背部L3-4间隙皮肤纵切口,钝性分离棘突周围肌肉,部分L3-4棘突切除.7号针头探查并穿破硬脊膜,以鼠尾突然出现侧摆及后腿抽动为成功标志.向尾侧置入PE-10导管2 cm.固定导管,埋于皮下.术后每天观察大鼠有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术后第2天鞘内注射2%罗哌卡因40 μl,观察双下肢阻滞效果.术后第7天,鞘内注射20 μl亚甲蓝标记导管尖端位置,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打开椎管及椎间孔,观察导管位置,辨认并分离背根神经节,显微镜下确认组织结构.结果 术后每天观察置管后的大鼠,未见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症状,20只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术后第2天,鞘内注射2%罗哌卡因,大鼠全部出现双下肢麻痹.术后第7天,解剖大鼠椎管证实置管位置正确.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所取组织为背根神经节.结论 改进后的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术损伤小,成功率高.背根神经节分离方法 简单、组织破坏小.
推荐文章
从大鼠活体取背根神经节及交感神经节的方法
大鼠
背根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
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培养与纯化
细胞培养
神经节,脊
神经元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方法的改进
蛛网膜下腔
大鼠
置管
改良
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分离、纯化与培养
动物实验
神经节,脊
细胞培养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及背根神经节分离方法的改进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 背根神经节 大鼠
年,卷(期) 2007,(1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15-191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32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448.2007.1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世元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199 1394 16.0 27.0
2 张庆国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57 308 10.0 15.0
3 芮海涛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 3 2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蛛网膜下腔
背根神经节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44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