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适合病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牢固固定,针孔无菌包扎.定期消毒,术后预防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行肌肉及关节康复性功能练习.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可拔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结果:136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1~7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针孔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利于骨折复位及伤口换药,而且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对骨膜血运破坏少而利于骨折愈合.另外,骨外固定术利于骨折的二期愈合及塑形.并可早期的离床活动及关节功能练习,防止关节僵硬,而且使并发症减少,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骨外固定术不但可免除四肢骨折患者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而且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临床体会
骨外固定器治疗
四肢骨折
临床疗效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
交锁髓内钉
四肢
骨折
四肢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原因及治疗
四肢骨折
骨不连
原因
危险因素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136例体会
来源期刊 中国医药导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外固定器 四肢骨折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6
字数 23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210.2007.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英军 7 32 3.0 5.0
2 朱吉武 13 116 5.0 10.0
3 付宝驰 6 29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5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外固定器
四肢骨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药导报
旬刊
1673-7210
11-5539/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80-37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077
总下载数(次)
46
总被引数(次)
22296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