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演变.方法 通过询问病情及行胸片、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对所完成的132例PDA患儿进行4 a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28±16)个月.其中45例使用Amplatzer进口封堵器,87例使用深圳先健国产封堵器.结果 术后第2天,经胸超声(TTE)证实128例封堵器位置良好,4例存在残余分流(4/132例),其中1例发生溶血(1/132例),经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所有残余分流均消失.股动脉血栓形成1例(1/132例),经溶栓治疗,股动脉搏动完全恢复.9例出现短时间发热(9/132例).随访过程中6例出现不明原因头痛.2例发生严重事件,1例术后6个月出现长期发热,TTE发现封堵器表面有赘生物形成,最终经外科开胸治疗痊愈.另1例于术后18个月死于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结论 介入治疗儿童PDA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并发症,术后需认真而长期的随访观察.
推荐文章
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动脉导管未闭,儿童
介入治疗
导管封堵术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观察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封堵
随访
Amplatzer栓子治疗动脉导管未闭3例临床观察
小儿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结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132例随访观察
来源期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儿童
年,卷(期) 2007,(23) 所属期刊栏目 小儿外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4-1785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26.2
字数 20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15X.2007.23.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46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儿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半月刊
2095-428X
10-1070/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新乡医学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
36-10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163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10008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