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普及与大面积在生产上使用,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棉田用药量大幅度减少,棉花生产成本逐年降低,棉花品质、产量提高,棉农收益增加。从1996年至今,抗虫棉对全国的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产棉大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近年来,抗虫棉在生产出现了早衰现象,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种说法:其一为病害,认为抗虫棉从品种选育开始,注重抗虫性状选育,忽视抗病性状,因此抗虫棉抗黄枯萎病性能差,大面积推广抗虫棉,降低了棉田的抗病性,造成棉花早衰;其二为生理失衡,认为抗虫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前期承载蕾铃过多,导致生理负荷重,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失衡,且抗虫棉对钾素反应敏感,后期棉株营养生理失调,典型表孽现是后期缺钾引发红叶茎枯病。
推荐文章
抗虫棉防早衰技术
抗虫棉
早衰
原因
防治
抗虫棉早衰原因及防治技术
抗虫棉
早衰
症状
原因
防治技术
玉米自交系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杂保纯技术措施
玉米
自交系
混杂退化
防杂保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虫棉防早衰的技术措施
来源期刊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抗虫棉品种 防早衰 大面积推广 技术 棉花品质 生理失调 生产成本 抗病性状
年,卷(期) 2007,(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1
页数 2页 分类号 S562.02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苏龙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21 42 4.0 5.0
2 史俊东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20 63 5.0 7.0
3 陈艳英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5 5 1.0 2.0
4 耿金萍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7 9 2.0 3.0
5 石跃进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47 277 9.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虫棉品种
防早衰
大面积推广
技术
棉花品质
生理失调
生产成本
抗病性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月刊
1006-9739
14-1207/S
太原市长风街2号
出版文献量(篇)
840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