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以包封率为检测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优选处方所制脂质体形态与粒径,并采用透析法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最佳处方为磷酸盐缓冲液pH7.2,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2∶1,大豆卵磷脂与氧化苦参碱质量比为10∶1,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3;制备的脂质体为球状小囊泡,外观圆整,粒径范围60~150 nm,包封率为60.72%;氧化苦参碱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0~150 μ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1.47%,n=5).结论: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开发其新剂型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苦参碱脂质体的研制
脂质体
苦参碱
包封率
苦参碱脂质体的制备与包封率测定
苦参碱脂质体
包封率
色谱法
高效液相
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苦参碱
纳米柔性脂质体
包封率
薄膜分散法
HPLC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在体透皮研究
脂质体
氧化苦参碱
体内
皮肤渗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药房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脂质体 制备 质量评价
年,卷(期) 2007,(10) 所属期刊栏目 医院制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0-76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44.9
字数 28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408.2007.10.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利军 70 525 13.0 19.0
2 郑庆忠 3 31 2.0 3.0
3 白晓朝 1 1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苦参碱
脂质体
制备
质量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房
半月刊
1001-0408
50-1055/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78-33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41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1730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