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运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皖东一次特大暴雨期间准地转Q矢量、非地转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第1场强降水时段暴雨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强迫作用明显,而梅雨锋系统性的强迫作用不强,并且凝结潜热加热对该时段的暴雨作用明显;第2场强降水时段皖东暴雨是梅雨锋系统性强迫和中小尺度系统共同作用引发的系统性暴雨,凝结潜热加热对该时段的暴雨作用同样明显.分析3种Q矢量湿锋生函数可以看出该次梅雨锋锋生锋消的过程.第1场强降水时段后期凝结潜热加热释放引起了非绝热锋生,进而加大冷暖气团之间水平位温梯度,加强了次级环流,导致第2场强降水的时段锋生明显强于第1场强降水时段,进而促进降水的进一步增强.
推荐文章
江西北部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湿Q矢量诊断分析
暴雨
湿Q矢量
散度
锋生函数
Q矢量分解
一次局地特大暴雨成因的诊断分析
暴雨
多普勒天气雷达
风廓线雷达
副热带高压
飑线
一次特大暴雨天气的Q 矢量分析
特大暴雨
Q矢量
诊断分析
贵州铜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天气分析
暴雨
物理量
动力条件
水汽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几种Q矢量在皖东一次特大暴雨中的比较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准地转Q矢量 非地转Q矢量 非地转湿Q矢量
年,卷(期) 2007,(10)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44-2847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1
字数 53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7.10.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天山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9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特大暴雨
准地转Q矢量
非地转Q矢量
非地转湿Q矢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