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刺激的类别和层次、任务形式都影响着分类过程,不同类别的物体是否能激活不同的脑区还存在争议.实验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在靶与非靶条件下视觉物体分类的脑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1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脑电实验室完成.①被试为16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右利手大学生,记录脑电的仪器为Neuroscan公司生产的EEG/ERP系统.②实验过程:采用Oddball模式,要求被试进行物体判断任务-对不同类别的物体进行按键反应.实验包含3个子任务,分别要求被试对鸟类刺激、椅子类刺激、几何图形刺激进行反应,对不同任务中分别作为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的鸟、椅子引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进行分析.③评估指标:根据总平均图和相关文献,确定对事件相关电位波形中的P2(150~274 ms)和N2(190~304 ms)两个成分进行分析.采用2×2×12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另外,用Source 2.0软件对数据进行溯源分析.结果:14名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①P2测试结果:在靶任务中,鸟类激活额下回和颞枕区域,椅子激活顶叶皮质和舌回附近.而非靶任务中,鸟类较多激活枕叶皮质,椅子则无明显差别.其中对变量的解释程度达到76%以上,残差约为18.3%.②N2测试结果:在靶任务中鸟类激活额区、舌回附近区域和顶枕皮质,而椅子激活扣带回和舌回附近区域.与非靶刺激相比,在靶任务中,鸟类明显的激活额区,椅子明显的激活扣带回附近区域.其中对变量的解释程度达到90%以上,残差约为15.7%.结论:P2,N2存在物体类别差异,两个成分都明显的发生在对鸟类(动物类)刺激的反应中,而且对动物类刺激的反应出现在脑前区,尤其是在额叶;与非动物类刺激相关的反应区域则为脑后区,尤其是枕顶区、顶叶.
推荐文章
常态老龄人视觉注意能力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常态老龄人
视觉注意力
事件相关电位
丘脑梗死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丘脑
梗死
事件相关电位,P300
认知
神经心理学
事件相关电位在婴儿再认记忆研究中的应用
再认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
婴儿
长潜伏期负性慢波
长潜伏期正性慢波
事件相关电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脑卒中
事件相关电位
功能障碍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任务中视觉物体分类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视觉物体分类 事件相关电位 P2 N2 靶刺激 非靶刺激
年,卷(期) 2007,(4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56-8061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18.6
字数 64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40.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勇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78 609 13.0 22.0
2 宋娟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19 145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觉物体分类
事件相关电位
P2
N2
靶刺激
非靶刺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