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途径染毒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探讨二氯甲烷(DCM)的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连续染毒5天的静式吸入和灌胃给予DCM,分别于末次染毒后6 h和24 h取股骨骨髓常规制片.结果 在经呼吸道染毒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高浓度组(16 mg/L)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浓度组(8 mg/L)和低浓度组(4 mg/L)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剂量4~16 mg/L之间,小鼠骨髓微核率由4.0‰上升至15.0‰,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在经灌胃染毒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末次染毒后6h采样结果 与24 h采样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给予一定剂量的DCM均能明显增加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率,且微核率的增加并没有性别差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氯甲烷不同途径染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二氯甲烷 微核 诱变性
年,卷(期) 2007,(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1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25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695.2007.07.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谈伟君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1 98 7.0 9.0
2 李伯灵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62 439 12.0 15.0
3 符古雅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18 122 8.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氯甲烷
微核
诱变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半月刊
1671-4695
11-4749/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通讯地址:北京市100176-25信箱)
80-494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74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90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