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几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9/12在河北医科大学唐山临床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日本大耳白兔40只,清洁级,5月龄,体质量2.5~3.0 kg,由华北煤炭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为SCXK-2005-0002),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组、磷酸盐缓冲液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10只/组.实验方法: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其他3组建立日本大耳白兔右下肢缺血模型.取右下肢缺血模型制备2周后的兔,分离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缺血组制备右下肢缺血模型后不作其他干预措施.磷酸盐缓冲液组模型制备2周后,用1 mL注射器将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分15点注射于右下肢股骨中点股内收肌群内.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模型制备2周后,用1 mL注射器将1×109L-1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分15点注射于右下肢股内收肌群内.实验评估:造模后3 d切取内收肌组织标本,测量其组织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4周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术后取右下肢内收肌标本,采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观察下肢血管再生情况.结果:40只日本大耳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后4周腹主动脉造影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结扎股动脉处的远端毛细血管生成较明显,血管成网状.缺血组及磷酸盐缓冲液组结扎处远端毛细血管生成不明显.②CD3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对照组平均为16个/×400高倍镜,缺血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平均为5个/×400高倍镜,治疗组毛平均为20.5个/×400高倍镜.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肌肉标本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缺血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P<0.05).③造模后3 d检测细胞因子含量:缺血组、磷酸盐缓冲液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83±0.90),(3.22±2.10),(3.20±1.56),(3.75±1.07)ng/g,P<0.05].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缺血组、磷酸盐缓冲液组[(10.87±6.42),(10.74±6.32),(11.80±4.50),(16.73±4.21)ng/g,P<0.05],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对毛细血管的生成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