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植入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新生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11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分组:选取同一基因背景大鼠9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神经于细胞共移植体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24只/组,移植后3,7,14,60 d每个时间点各6只;另取新生24 h内Wistar鼠1只用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共移植体由神经干细胞、层粘连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由本实验室提供并鉴定.②实验方法: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其中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于造模前1 d行小脑顶核电刺激.以前囟为零点、正中线向后11.6 mm、正中线向右1.2 mm钻开颅骨后,用电针刺入脑内深5.6 mm,给予直角方波脉冲刺激,电流强度为50μA,频率为0~100 Hz,时程为0.5 ms,连续刺激1 h.各组均在造模后3 d进行移植,移植部位为右侧纹状体缺血半暗带区.移植前分别将培养的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共移植体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液中,细胞浓度调整为2×1010L-1.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组植入神经干细胞悬液10μL,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植入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悬液10 μL.③实验评估:各组分别于移植后3,7,14,60 d腹腔麻醉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①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新生血管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的,经免疫组化DAB显色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呈棕黄色,存在基底膜完整、不完整或无基底膜3种情况.②各种干预因素在不同时间点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各组在移植后3 d均有新生血管生成,7 d生成数量达到高峰,14 d生成数量开始减少,至60 d有较少的新生血管生成.以上各时间点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组新生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另外3组(F=7.12~15.86,P均<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与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移植能够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区新生血管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