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髓样树突状细胞进行功能分析.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7在泰山医学院完成.①髓样树突状细胞来源于2005-0712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1-42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HBsAg(+)、HbeAg(+)、HbcAb(+),乙型肝炎病毒DNA均为阳性,3个月内均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诊断参照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甲型肝炎、丙裂肝炎、丁犁肝炎、戊型肝炎等病毒重叠感染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②以14例健康供血员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男8例.女6例,年龄21~36岁.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供血员各取外周血20 mL,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去除红细胞和粒细胞,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培养其分化发育为髓样树突状细胞,锥虫篮染色检测细胞活力并进行细胞计数.④收集培养第10天的1×109L-1髓样树突状细胞,离心管中分别加入荧光标记抗体HLA-DR-FITC和CD86-FITC,终浓度为5mg/L,4℃标记45 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表型.⑤取培养第7天的1×109L-1髓样树突状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的胎牛血清、50μg/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L白细胞介素4、1 U/L肿瘤坏死因子α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12的含星.⑥培养第10天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以30Gy γ放射线灭活后,每孔分别按髓样树突状细胞:T细胞=1:40,1:20,1:10,1:5加入到已含有纯化T细胞的996孔板中,采用3H-TdR掺人法检测髓样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①髓样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生成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10 d时,呈典型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低密度,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有丰富的伸长毛刺,悬浮不贴壁,与正常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的髓样树突状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区别.锥虫篮染色结果显示两单髓样树突状细胞活力均大于9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3.4±0.3)×109L-1,(5.2±0,3)×108L-1=17.218 3,P<0.01].②髓样树突状细胞表型分析及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正常人群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CD86和HLA-DR分子表达率均明显降低(t=5.435 1~8.706 2,P均<0,01);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明显降低(t=13.720 8,P<0.01),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无明显变化.③混合淋巴细胞效应:在髓样树突状细胞:T细胞=1:5,1:10,1:20,1:40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群(t=17.709 6~28.022 5,P均<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功能降低,可能是导致机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生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