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的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观察术后椎体形态学改变与疗效的关系,骨水泥注入量与疗效的关系,骨水泥渗漏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以及1年后疗效变化.方法:①实验对象:于2002-10/2006-03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行椎体成形术82例患者(114个椎体)中,选取获得1年以上随访患者50例(68个椎体),年龄60~92岁,平均71岁.其中椎体上终板骨折塌陷型25个椎体,椎体中央骨小梁断裂塌陷型10个椎体,椎体下终板骨折塌陷型33个椎体.②实验材料:低黏度骨水泥Corinplasty 3(英国Corin Medical Ltd),造影剂碘海醇(江苏扬子江制药),自行调制的骨水泥为骨水泥粉末:单体:造影剂按3 g:2 mL:1 mL的比例.③实验方法:在C臂机透视下,将穿刺针尖置于病椎椎弓根的外上缘(左侧为10点钟位置,右侧为2点钟位置),所有类型的骨折穿刺针与身体矢状位呈10°~15°(如遇椎体有旋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角度),与冠状位(椎体水平位)的夹角根据骨折类型不同而不一样(上终板骨折者针尖略靠近上终板,下终板骨折者针尖略靠近下终板,中央压缩性者针尖位置在中部).经椎弓根或椎弓根旁,将穿刺针抵达椎体侧位前1/3,正位靠近中线为理想位置.行椎体静脉造影后调制骨水泥,到第2阶段拉丝期时用压力注射器注入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为3.0~7.0 mL,平均(5.5±1.5)mL.结果:①50例(68个椎体)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1年者38例,1.5-2年12例.②术后疗效:术后即刻优良率(94%)与术后1年优良率(90%)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增加9.42%,但椎体高度恢复率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④骨水泥注入每个椎体3 mL以上即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增加骨水泥量并不能提高临床优良率.⑤术中并发症以骨水泥漏较常见(17个椎体,25%),无肺栓塞及穿刺损伤发生.⑥术中及术后宿主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①经皮椎体成形术可适度改善椎体高度,骨水泥注入量在3 mL左右即可达到良好临床疗效,术后1年疗效仍可肯定.②但存在骨水泥渗漏率发生较高,术后不能明显改善后凸畸形等相关问题.③临床结果证实骨水泥与宿主生物相容性较好,发生渗漏时亦无特殊宿主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