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符合率.方法:选取2005-05/2006-07在解放军总医院疑似或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共85例,男64例,女21例;年龄41~83岁,平均61岁.85例患者均在64排螺旋CT检查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知情同意参加本实验.冠状动脉狭窄的测定:64排螺旋CT借助血管分析软件,直接提供"直径法"和"面积法"的狭窄率数值.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管腔直径分为正常;25%~49%为轻度狭窄;50%~74%为轻到中度狭窄;75%~94%为中到重度狭窄,95%~99%为重度狭窄,100%狭窄为闭塞.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均以≥50%有临床意义)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符合率在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为89%,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降支)为93%,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回旋支)为68%,右冠状动脉为48%.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准确反应各支血管部位的狭窄程度,对左主干及前降支病变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符合率较高,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定性和定量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64扫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比较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筛查中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成像
螺旋CT
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成像
螺旋CT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心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冠状动脉造影成像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定性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年,卷(期) 2007,(44)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72-8973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4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44.05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勇 78 494 12.0 16.0
2 时向民 95 225 7.0 9.0
3 王玉堂 137 501 9.0 15.0
4 苏雁英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状动脉狭窄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