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造血重建除与疾病本身、预处理方案、移植后支持治疗手段等相关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冻存是影响其移植后造血系统顺利重建的关键因素.目的:观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经动员、采集和冻存后,重新回输至造血系统的重建情况,并分析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因素.设计:以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为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对象:选取2000-02/2004-12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年龄16~56岁,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瘤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ocyte,中外制药产品,批号N3G31).方法:①全部病例均采用对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动员.联合化疗方案:白血病患者第1~3天每隔12 h给予阿糖胞苷2 g/m2,第1~5天给予足叶乙甙200 mg/m2或氟达拉宾50 mg/m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阿糖胞苷方案同上,第1~2天给予环磷酰胺1 g/m2.淋巴瘤患者第1~2天给予环磷酰胺2 g/m2.各类型患者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 L-1以下时开始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μg/(kg·d)皮下注射至采集结束.②当白细胞恢复至(4.0~10.0)×109L-1时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计数≥4.0×108/kg或CD34+细胞≥2.0x105/kg时结束采集,经程序降温仪处理置入-196℃液氮中保存,37~40℃水浴解冻.③患者病灶部位行局部照射预处理,200 cGy/次,5次/周,连续4周,总剂量40 Gy.结束后48 h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55.3±28.7)Ml,回输日距采集日平均为(56.5±22.3)d.全部患者于干细胞移植后第1天起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d,至中性粒细胞≥0.5×109L-1时停止.检测冻存前及解冻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锥虫蓝拒染率、单个核细胞计数、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及CD34+细胞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情况.②冻存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存活率及相关指标检测.③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重建情况.结果:1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例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平均采集时间为化疗后12.6 d,采集次数为1.9次,采集第1天白细胞总数为(8.93+1.27)×10g L-1,单个核细胞采集率为(138.33±28.61)%.②冻存后18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标本锥虫蓝拒染率与冻存前基本相似[(96.26±1.33)%,(92.75±2.04)%,P>0.05].解冻后单个核细胞、CD34+、粒-单系祖细胞回收率分别为(91.96±1.37)%.(85.94±0.64)%,(87.69±4.53)%.骨髓瘤患者的单个核细胞采集率、CD34+细胞百分率及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均明显低于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t=2.524~3.268,P<0.05).③移植后15 d,15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1;移植后20 d,血小板恢复至≥20x109L-1.化疗疗程>10次的5例患者粒-单系祖细胞生长不良.为(18.67~26.82)×105/kg,其中3例出现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延迟.结论: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大剂量化疗联合的动员方案可缩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提高单个核细胞采集率.②移植前化疗次数增多可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导致造血重建延迟.
推荐文章
自体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重建的状况与差异分析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重建
白血病
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
自体移植
造血重建
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研究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物的免疫净化
自体移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净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造血系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系统 肿瘤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
年,卷(期) 2007,(20)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52-405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94.2
字数 33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20.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扬 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 11 36 3.0 5.0
2 肖浩文 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 6 21 3.0 4.0
3 蒋祖军 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 5 12 2.0 3.0
4 林竞韧 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 1 2 1.0 1.0
5 李颂文 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 1 2 1.0 1.0
6 肖芷芳 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 2 3 1.0 1.0
7 严定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 2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系统
肿瘤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