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脑内酪氨酸激酶受体B的影响,分析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2/2004-04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病理实验室完成.普通级健康Wistar大鼠3C只,12周龄,体质量(300±20)g,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药物组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行同样开颅术,但不凝闭大脑中动脉,其余操作同模型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制作按Tamura方法稍加改进,行右侧近端大脑中动脉电凝术.麻醉醒后24 h内出现:①左侧肢体痛刺激收缩现象消失.②向左侧倾倒或转圈.③提尾时左上肢不能向前伸直.具备以上3项为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复制成功.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由山东鲁信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何首乌、草决明、桑寄生、海马、淫羊藿等)水溶液10 g/kg,余二组分别灌胃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2周,于造模成功后6 d给药.免疫组化法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内酪氨酸激酶受体B的表达.采用Leica QwinV3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切片进行图像分析,测定染色平均灰度.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和药物组的酪氨酸激酶受体B表达染色平均灰度在给药一二周后较假手术组增加,给药2周后药物组的酪氩酸激酶受体B表达染色平均灰度高于模型组[模型组:给药1周后:107.29±4.29,给药2周后:109.60±6.38;药物组:给药1周后:113.18±12.67,给药2周后:123.51±2.82,假手术组:96.48±3.58,P<0.01,P<0.05].结论:中药复方复健片可显著增强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正性调控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的表达.
推荐文章
复方白花前胡液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复方白花前胡液
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
大鼠
凋亡相关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治疗
临床试验
滋补肝肾中药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勿动蛋白A表达的影响
中药疗法
脑缺血
脑血管意外
神经组织蛋白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药复方制剂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酪氨酸激酶受体B表达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药 脑缺血 垂体卒中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年,卷(期) 2007,(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快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60-236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
字数 28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12.05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永红 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45 306 9.0 15.0
2 王新陆 133 1139 17.0 27.0
3 胡怀强 42 212 7.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药
脑缺血
垂体卒中
酪氨酸激酶受体B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