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利用特定结构的多肽在生理条件下的自组装特性构筑功能性再生支架,对神经修复和再生具有重要意义,并可望突破其他支架材料的局限性.设计合成含IKVAV肽(C16H31O-AAAAGGGEIKVAV),并诱发其自组装过程.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方法:①寡肽的合成:采用固相法合成肽.②寡肽自组装:取质量分数为0.01的寡肽溶液150μL,置于玻璃小瓶中,pH值调整为9.5,然后滴加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震荡离心(2 000 r/min,离心10 min).实验评估:①高效液相色谱仪测肽纯度;色谱仪测肽的相对分子质量.②透射电镜下观察自组装凝胶超微结构.结果:①高效液相色谱仪示多肽纯度为95%,质谱仪示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351.6.②质量分数为0.01的肽溶液在磷酸盐缓冲液触发下数秒钟形成凝胶,透射电镜示自组装的凝胶为交织成网状的纤维结构,直径3~6 nm,长度100~1 500 nm.结论:实验合成了含IKVAV肽,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可自组装成多孔凝胶结构.
推荐文章
含IKVAV多肽凝胶的自组装实验
IKVAV
凝胶
自组装
生物材料
含IKVAV肽体内诱导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血管生成
自组装
凝胶
IKVAV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含IKVAV肽自组装成凝胶的实验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IKVAV 凝胶 自组装
年,卷(期) 2007,(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快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52-435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41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22.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启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247 1718 19.0 26.0
2 吴永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52 283 10.0 14.0
3 肖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12 135 4.0 11.0
4 宋玉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23 103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IKVAV
凝胶
自组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