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氯咪帕明和西酞普兰对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02-01-01/2004-12-31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泉山医院精神科收治的强迫症患者11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关于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并经氯咪帕明或西酞普兰系统治疗达临床治愈或显著进步、Yale-Brown强迫量表<16分、出院后回归社会≥18个月、第1次随访后1年内在家继续遵医嘱服用单一用药.自愿接受检查,对实验知情同意.排除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酒精、药物依赖者.其中氯咪帕明组和西酞普兰组各55例.调查量表包括:①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家族史、病前个性特征、病前社会心理因素、疾病诊疗情况.②强迫症状及药物副反应评定,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中出现的药物副反应.③生活质量评定量表,采用汪向东编制的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其中包括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 3个分量表,其分值越高生活满意度越好;同时采用中国十二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协作调查组修订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其分值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Yale-Brown强迫量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和入组1年时评定两次.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于入组1年时评定1次.结果:两组患者因部分病例一般资料收集不全面,或量表评定不规范,最后纳入分析为102例,其中氯咪帕明组52例,脱落3例,脱落率6%;西酞普兰组50例,脱落5例,脱落率9%.①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受教育年限、发病年龄、病程、Yale-Brown强迫量表两次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组时和入组1年时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氯咪帕明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8.87±2.17),(31.21±2.44)分;(23.54±4.98),(28.54±4.71)分,t=5.123,5.205,P<0.01].②西酞普兰组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评分显示热情与冷漠,愿望与已实现两因子分显著高于氯咪帕明组[分别为(4.52±1.44),(3.06±1.72)分;(3.72±1.66),(2.68±1.73)分,t=4.656,3.098,P<0.01],决心与不屈服、自我评价、心境3个因子分也高于氯咪帕明组[分别为(4.26±1.05),(3.84±0.98)分;(3.64±1.37),(3.05±1.08)分;(2.40±1.97),(1.62±1.78)分,t=2.087,2.409,2.096,P<0.05].③西酞普兰组患者家庭外社会活动缺陷程度显著低于氯咪帕明组患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59±0.49),(0.88±0.47)分,t=3.048,P<0.01],社会性退缩、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责任心和计划性缺陷程度也低于氯咪帕明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59±0.37),(0.78±0.42)分;(0.26±0.34),(0.47±0.49)分;(0.41±0.39),(0.65±0.56)分;(0.49±0.57),(0.78±0.64)分,t=2.427,2.526,2.519,2.419,P<0.05],两组患者其余各项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相关分析:主观生活满意度与药物副反应得分呈负相关,与西酞普兰呈正相关;客观生活质量与强迫症状、药物副反应得分呈负相关,与西酞普兰呈正相关.结论:西酞普兰对患者生活质量效果好于氯咪帕明,长期维持治疗的强迫症患者病情稳定时,药物副作用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