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估减压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的疗效和前足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康复.方法:于1996-05/2003-04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17例,利用whiteside测压装置进行前足部筋膜间隙内压监测,间隙内压>3.99 kPa,均经前足背侧入路进行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术,同时行复位内固定恢复足的纵弓及横弓.固定48 h后,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主、被动地活动前足各关节及短波红外线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进行第一次随访,前两年每3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17例患者均随访3.5以上.术后6个月随访时评估疗效,足外形正常,活动范围正常,负重行走无不适,X射线片显示正常11例;足活动轻度受限,不影响行走、工作,可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X射线片显示跗跖关节移位<2 mm 4例;行走或站立过久时前足部有轻度疼痛4例,其中3例前足增宽,足弓较健侧减小,2例两点辨别觉、痛觉略减退.无一例出现前足僵硬、爪形趾、软组织萎缩及运动功能异常.结论:减压是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方案,减压后应及时进行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并辅以短波红外线治疗,能有效地恢复前足感觉、运动功能.
推荐文章
跖跗关节脱位后足筋膜室综合征10例诊治分析
跖跗关节
脱位
足筋膜室综合征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内固定
疗效
足跖跗关节脱位伴骨折患者10例的治疗与护理
跖趾关节/损伤
脱位
骨折/治疗
骨折/护理
足跖跗关节
空心钉与克氏针置入修复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解剖复位及足踝功能评估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跖跗关节
骨折
脱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空心钉
克氏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减压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术后足弓形态及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估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筋膜间隔综合征 骨折 脱位
年,卷(期) 2007,(4) 所属期刊栏目 组织移植相关基础实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1-7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43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04.0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连顺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 50 285 9.0 13.0
2 袁文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 18 98 6.0 9.0
3 周许辉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 3 8 1.0 2.0
4 张咏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 2 7 1.0 2.0
5 严望军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 4 2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筋膜间隔综合征
骨折
脱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