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索壳聚糖温敏凝胶缓释广谱抗菌药物氯己定的解决办法.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化学实验室进行.将小分子药物氯己定先通过饱和水溶液法与β-环糊精制备成包结物,再共混于壳聚糖温敏凝胶中,制备载药凝胶系统.根据不同配方分为4组:空白凝胶组:壳聚糖温敏凝胶溶液;β-环糊精/氯己定包结物6 mg或12 mg组:壳聚糖温敏凝胶溶液+6 mg或12 mg β-环糊精/氯己定包结物;氯己定组:壳聚糖温敏凝胶溶液+4.8 mg氯己定.检测最终的凝胶体系的流变学性质、稳定性、体外释药特性.结果:①氯己定与β-环糊精的包合率为(40.11±4.28)%.②流变学检测显示,β-环糊精/氯己定包结物6 mg或12 mg组凝胶黏度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升高,但其变化趋势与空白凝胶组无差异;恒温37℃条件下,此2组凝胶黏度随时间波动性变化,但其变化趋势与空白凝胶组无差异.③稳定性检测结果:37℃条件下,无论是否加载药物,溶液都在8 min左右形成稳定的凝胶,凝胶外观在1个月内无明显变化.④体外释放测定结果:实验条件下,氯己定组大约12 h即释放完毕,而β-环糊精/氯己定包结物6 mg组在40 d时,仅释放药物的60%左右.结论:氯己定共混于壳聚糖温敏凝胶后,温敏凝胶系统的性质几乎未受加入药物的影响,而氯己定从凝胶系统中释放的速度大大减慢,药物持续释放可保持1个月以上,达到了缓释的目的.
推荐文章
复合载药微球壳聚糖温敏凝胶的初步研究
壳聚糖
微球体
凝胶类
血蛋白质类
组织工程
牙周组织
壳聚糖-g-β-环糊精的制备与表征
壳聚糖
环糊精
接枝
制备
壳聚糖季铵盐温敏型原位凝胶的研究
壳聚糖
壳聚糖季铵盐
原位凝胶
泊洛沙姆温敏凝胶共混环糊精缓释蜂胶的体外实验
云南蜂胶
β-环糊精
牙周缓释
泊洛沙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壳聚糖温敏凝胶共混环糊精缓释氯己定的体外实验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温敏凝胶 壳聚糖 β-环糊精 氯己定 缓释 生物材料
年,卷(期) 2007,(1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47-355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08
字数 51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18.02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敏凝胶
壳聚糖
β-环糊精
氯己定
缓释
生物材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