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使用CT三维测量髋臼发育情况及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对比性观察,整体反映髋臼发育情况.方法:①观察对象:选择2003-06/2005-04对4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55个髋关节.其中男12例,女29例;年龄18个月~6岁.患髋右侧23例,左侧32例,其中双侧12例.健康侧27髋.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所有患儿使用PQ6000型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骨组织三维重建.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显示三维的髋臼发育情况,并量化表示髋臼的缺损情况.③实验评估:计算不同截面正常侧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假设符合正态分布)的均数、标准差、分布范围及95%可信区间.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骨骼形态学变化.分别在术前、术后测量患者患侧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前倾角,测量值均分别与正常值进行对比.结果:患侧55个髋,健康侧27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骨骼形态学变化:术前55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程度为,参照T(o)nnis分类方法,Ⅰ度5髋(9.1%),Ⅱ度11髋(20%),Ⅲ度32髋(58.2%),Ⅳ度7髋(12.7%).术后患者均表现髋臼α角均>90°,头臼呈同心圆对位,Shenton线连续,股骨头较术前明显发育,原先未出现头骺的患者,出现头骺,但较正常仍偏小;髋臼口呈类圆形,髋臼边缘欠光滑,髋臼整体呈一定程度前倾.②术前术后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前倾角变化对比:术后患者的髋臼指数和前倾角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的中心边缘角大于正常对照组[(33.4±2.6)°(29.1±2.0)°,P<0.01],术后患者的髋臼指数和前倾角测量值均小于术前(P<0.01).结论:介绍了一种对髋臼形态测量的新方法,它能够全面反映髋臼的发育情况,不但增加了对中心边缘髋臼病理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为手术提供了精确的可信度较高的矫形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