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回顾性分析规律运动锻炼等影响因素与研究终点的关系,观察规律运动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1/2004-03因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病引起慢性心力衰竭首次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73例.采用电话与通信方式随访其出院1年内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再住院以及日常锻炼情况等,其中规律运动锻炼指每日活动至少30min.每周至少5 d,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骑单车等.以1年内死亡或因心力衰竭再住院为研究终点,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回顾性分析规律运动锻炼等影响因素与研究终点的关系.结果:7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坚持规律运动锻炼者32例(43.8%),运动锻炼不规律或不锻炼者41例(56.2%).①1年内因心力衰竭死亡17例,其中运动锻炼不规律或不锻炼者15例(36.6%).规律运动锻炼者2例(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40例(54.8%),其中运动锻炼不规律或不锻炼者28例(68.3%),规律运动锻炼者12例(37.5%),规律运动锻炼对再住院也是一个负性影响因素(P《0.01).②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有无合并症及治疗情况等干扰因素后,规律运动锻炼是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死亡和再住院的独立因素.结论:以规律运动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减少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的病死率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
推荐文章
运动疗法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
心力衰竭,充血性/治疗
运动疗法
心率
血压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肾综合征
Logistic回归
危险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
心理护理干预
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规律性运动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终点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力衰竭,充血性 康复 Logistic回归模型
年,卷(期) 2007,(52) 所属期刊栏目 运动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06-10508,1051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1
字数 42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52.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静萱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101 709 11.0 23.0
2 毛节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98 796 11.0 24.0
3 高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278 1823 20.0 28.0
4 张福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85 546 12.0 18.0
5 杜丽娟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所属医院功能科 4 39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力衰竭,充血性
康复
Logistic回归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