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现象的研究成果,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进一步研究,为心脏血管组织工程相关研究提供信息,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0-01/2006-11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现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infarct related artery,spontaneous reperfusion(spontaneous recanalization)".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是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高度相关的文章,选择随机、平行、对照的l临床研究,相似内容则选择权威杂志发表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60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关系不大的文献,共30篇文献纳入分析.资料综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已引起广泛关注,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外,许多研究也试图寻找其他预测自发再通的方法,如心电图、核医学及超声技术等.结论:目前已有较多方法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自发再通,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冠状动脉痉挛、血栓自溶等可能与之相关.
推荐文章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心肌梗死
自发再通
C反应蛋白质
白蛋白
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
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自发再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表心电图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
体表心电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关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动脉
白蛋白
自发再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自发再通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动脉 自发再通
年,卷(期) 2007,(10) 所属期刊栏目 组织工程化血管构建相关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4-1936,193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
字数 29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10.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长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 92 389 11.0 13.0
2 奚晓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动脉
自发再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