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并分析其剂量效应.方法:实验于2006-05/09在南方医院消化内科研究所完成,选用SPF级雌性Balb/c小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以300 g/L乙醇溶液灌肠1次;其他4组分别给予含25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的300 g/L乙醇溶液灌肠1次.各组于造模后3,7,21,28 d各处死1只小鼠,观察结肠的大体形态.造模后21 d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的病理组织切片,并检测中性粒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造模过程中50,100,150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各死亡2,3,3只小鼠.①各组小鼠造模后的一般情况:对照组及25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小鼠发生一过性的结肠机械损伤表现,出现便血等现象,但3~7 d后开始缓解;而50~150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小鼠出现便血,腹泻.②各组小鼠结肠的大体形态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和25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小鼠肠道在第7天时表现为无粘连,局部充血,肠壁不增厚,未见溃疡,于第3周时局部充血已好转;结肠病理切片大致正常.50~150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小鼠肠道肉眼可见粘连,肠腔增大,充血水肿,溃疡形成,出现肠道增厚,病理切片见黏膜下层水肿,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等现象,以上现象于造模4周后开始缓解.其中当2,4,6-三硝基苯磺酸剂量为100 mg/kg时作用达到高峰.③各组小鼠的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较:50,100,150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 17±3.33,18.50±2.33,18.17±1.50,4.83±2.00)nkat/L,(P<0.01)].结论:应用含100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的300 g/L乙醇溶液灌肠是诱导小鼠结肠炎较为理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