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以诱导分化,并与大隐静脉来源的血管间质细胞进行比较,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瓣膜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2/08在西京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家猪10只,屠宰后取主动脉瓣膜,尽量剔去血管外膜,浸入Hank's液中洗涤,制备去细胞主动脉瓣,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脱细胞前后的组织特点.②成年杂种绵羊10只,麻醉后分别于股骨大转子穿刺抽取肝素化骨髓10 mL,稀释,离心,弃上清及脂肪层,余细胞用LG-DMEM无血清培养基重悬,铺于等体积的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上,离心收集单个核细胞,消化传代培养.取第二、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LG-DMEM条件培养基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对诱导后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鉴定并绘制生长曲线.③上述10只绵羊抽取骨髓后,无菌条件下取大隐静脉,剥去静脉外膜,剪成1 mm3贴壁法培养,消化传代.④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间质细胞,分别以5×104L-1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常规孵育96 h.每孔各吸取培养基0.5 mL,测定两种细胞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完毕后用胰蛋白酶消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加入冻存液,调整细胞密度为7x109L-1,置于液氮中,1周后复苏,计算两种细胞的存活率.⑤将去细胞猪主动脉瓣修剪成0.5 cm×0.5 cm×0.1 cm大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间质细胞均按105/cm2密度接种,置入37℃、体积分数为0.05的C02孵箱中.反复种植3次,每次间隔24 h,第4天各组均取出2份样本,扫描电镜观察.第7天向其余标本中加入四唑盐,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490 nm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血管间质细胞组的吸光度值,比较两种细结果:①新鲜的猪瓣叶中含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去细胞后,主动脉瓣中未见任何细胞及其碎片成分,纤维网架结构保持完整.②传代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血管间质细胞形态相似,呈梭形或多角型,均于24 h内贴壁,3-4 d铺满瓶底;两种细胞对平滑肌肌动蛋白α、波形蛋白均呈部分阳性表达;且生长曲线相似,倍增时间分别为38 h和36 h(P>0.05).③诱导分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间质细胞上清液羟脯氨酸含量基本相似[(1.52±0.21),(1.43±0.20)mg/L,P>0.05].冻存复苏后,两种细胞的存活率亦基本相似[(85±3)%,(87±4)%,P>0.05].④诱导分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间质细胞均能够种植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上,两种细胞的吸光度值基本相似(0.50±0.04,0.48±0.03,P>0.05).结论: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黏附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膜支架上贴壁生长,与静脉来源的血管间质细胞在存活率、复苏后生长增殖情况、合成胶原功能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是合适的组织工程瓣膜间质种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