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移植后造血干细胞植活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体内各种遗传标记,其在敏感性和有效性方面各不相同,故亟待建立一种鉴别力强、敏感性高、不受性别限制的检测方法.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移植前及受者移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样DNA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位点检测情况.设计:观察测量实验.单位: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免疫遗传重点实验室.对象:选择2004-02/2005-12在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免疫遗传实验室配型成功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8对供受者血样,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平均35岁.接受血缘关系供者移植6例,无关供者移植12例.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检测技术,对18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移植后的系列血样及移植前供、受者的血样进行15个STR位点和1个性别位点的检测,找出供受者间的差异基因,观察移植后供者的STR基因在受者体内的植入情况及变化过程,找出最早检测到供者STR基因的时间及完全嵌合体最早出现的时间.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移植前供受者差异基因.②供者STR基因及完全嵌合体最早出现时间.结果:供受者18对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供受者中能区分出彼此差别的平均STR差异位点数为12.4(8~15)个.②患者移植后最早可检测到供者STR基因的平均时间为8(5~14)d,由受者型向完全供者型转化的平均时间为14(9~23)d.植入状态由供受者嵌合型转为完全供者嵌合型.结论:荧光标记复合扩增STR检测方法可精确地描述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植入状态及其演变过程,可为临床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实验依据.
推荐文章
短串联重复序列监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植入状态及其演变过程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嵌合体
短串联重复序列
短串联重复序列在医学中的应用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标记
基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炎的病因分析
造血干细胞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肺炎
移植物抗宿主病
PCR短串联重复序列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监测中的应用
短串联重复序列
异基因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短串联重复序列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状态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状态 嵌合体 短串联重复序
年,卷(期) 2007,(42)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98-860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94.2
字数 34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4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红岩 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 49 152 6.0 9.0
2 李桢 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 43 170 6.0 11.0
3 程良红 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 30 142 6.0 10.0
4 邓志辉 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 66 218 7.0 11.0
5 孙革 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 29 146 7.0 11.0
6 魏天莉 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 17 48 3.0 6.0
7 李茜 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 14 56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状态
嵌合体
短串联重复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