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在整个生长期中鹿茸生长速度的变化,究竟是由鹿茸生长中心细胞本身对生长因子刺激的敏感度引起,还是由激素等外部因素所导致目前尚不清楚.实验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不同生长期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6在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基础兽医研究室完成.①实验方法:3头4岁龄的健康梅花鹿,分别在鹿茸生长的早期(生长30 d)、中期(生长60 d)、晚期(生长90 d)三期各锯取1头鹿的鹿茸,在解剖显微镜下定位和切取间质层(突起部),即为鹿茸生长中心细胞所在的组织层.原代分离培养不同生长期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锥虫蓝染色显示细胞活性达90%以上,活性确定后的细胞液氮冻存.取第2代细胞,经1,3,10 nmol/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处理24 h.设立空白对照组,用不含犊牛血清的等量培养液来替换孔中正常培养液.②实验评估:3H-胸腺嘧啶核苷法检测蛋白合成放射性含量,单位为Bq.结果:①不同生长时期鹿茸生长中心细胞的分离与培养:贴壁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形态均匀,呈梭形,克隆样生长,增殖迅速.不同生长期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生长速度不同,60 d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生长最快,90 d次之,30 d最慢.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不同生长期鹿茸生长中心细胞蛋白合成放射性含量的影响:取材于生长30 d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各浓度组的蛋白合成放射性含量均值为49.8 Bq,是空白对照组(5.2±0.6)Bq的9.64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取材于生长60 d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各浓度组的蛋白合成放射性含量均值为532.0 Bq,是空白对照组(137±5.4)Bq的38.93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取材于生长90 d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各浓度组的蛋白合成放射性含量均值为535.8 Bq,是空白对照组(109.8±27.0)Bq的4.88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有促进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②不同生长期的鹿茸生长中心细胞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刺激的敏感度不同,生长期为60 d时尤为显著,该敏感度与取材细胞时鹿茸的生长速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