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实验以移植后3个月、6个月时间超声心动图客观指标评估了自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老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06/2006-06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7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9岁,心功能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50%.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的方法,其中2例骨髓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后获得,5例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后分离外周血获得干细胞悬液.将采集的干细胞悬液经Over-the-wire球囊导管中心腔注入梗死相关动脉.观察自体干细胞动员,培养,采集和回输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在移植前、移植后3月、6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和心功能变化,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7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移植3个月后,心功能得到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收缩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变化不大,6 min步行距离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6个月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收缩期内径及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6 min步行距离也有明显提高(P<0.05).整个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老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客观指标评估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
推荐文章
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重度心力衰竭1例
脐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NK细胞活性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自然杀伤细胞
左室功能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
心肌梗塞/并发症
心力衰竭,充血性
生活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造血干细胞移植
年,卷(期) 2007,(37) 所属期刊栏目 干细胞移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49-735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94.2
字数 45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7.37.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勇 41 144 7.0 11.0
2 顾翔 38 80 5.0 7.0
3 李铭辉 1 1 1.0 1.0
4 段俊斐 扬州大学医学院 2 1 1.0 1.0
5 许厚田 扬州大学医学院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造血干细胞移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