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已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建立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大鼠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干预作用.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0只,6周龄,体质量(200.0±16.3)g.以普通饲料单笼喂养,室温18~22℃,自由摄食、饮水.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用于造模.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4在河南科技大学动物房完成.①实验分组:将40只大鼠禁食6 h后左下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0 mg/kg;空白对照组注入同体积的柠檬酸钠缓冲溶液.选用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每天9:00灌胃中药(60 g/kg),共3周;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第3周末,各组大鼠禁食12 h,麻醉后处死取血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实验过程中记录各组大鼠的每日饮水量.②实验评估:肢端坏疽积分标准:以皮肤颜色发黑、皮肤有轻度开放性病灶、病灶已侵入深部肌肉组织3个等级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大鼠的四肢进行评分,计算每只大鼠的总积分.对胰岛β细胞分泌的功能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前后大鼠饮水量、体质量、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纳入Wistar大鼠50只,造模不成功脱落20只,3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期间,模型组和治疗组饮水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饮水量明显下降,模型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②治疗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有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③两组大鼠均有明显肢端坏疽出现(P<0.01).治疗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肢端坏疽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P<0.01).④治疗前治疗组和模型组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已接近正常值;两组血脂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接近正常值.⑤治疗前其它两组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治疗组三酰甘油、胆固醇明显下降(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模型组继续升高,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血糖、血脂水平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该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模型对药物反应敏感,可用于研究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