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丽格海棠幼嫩叶片和叶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丽格海棠的再生体系.该体系是以1 cm2左右带叶脉的幼嫩叶切片为外植体;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5 mg/L或MS+6-BA0.5 mg/L+NAA0.1 mg/L+4%芦荟原汁,接种培养30~40 d;丛生芽继代培养基为MS+6-BA 0.05 mg/L+NAA 0.1 mg/L,培养时间20 d;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培养时间30 d.该体系的建立对丽格海棠种苗快速繁殖和规模化生产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丽格海棠再生体系的建立
丽格海棠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丽格海棠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丽格海棠
不定芽再生
增殖系数
生根
丽格海棠叶片离体培养与工厂化育苗体系的建立
丽格海棠
叶片
离体培养
工厂化育苗体系
丽格秋海棠组培微繁的研究
丽格秋海棠
组培
移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丽格海棠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丽格海棠 再生体系 外植体 丛生芽 芦荟原汁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3-664
页数 2页 分类号 S6
字数 21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7.03.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云峰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13 97 7.0 9.0
2 李静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1 7 1.0 1.0
3 邢宇俊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3 13 3.0 3.0
7 季勤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 14 66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丽格海棠
再生体系
外植体
丛生芽
芦荟原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