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双组分纳米流体作为吸收工作介质来强化NH3/H2O泡状吸收的过程.在实验中,配制了稳定的cNTs-ammonia双组分纳米流体,并利用泡状吸收实验装置进行了双组分纳米流体的泡状吸收实验.对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和氨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双组分纳米流体强化泡状吸收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其强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NTs-ammonia双组分纳米流体的吸收强化效果随着纳米碳管质量百分比的增加而先增加后下降,并且随着纳米流体中氨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推荐文章
FeO纳米流体强化氨水鼓泡吸收过程实验
纳米流体
氨水
鼓泡吸收
FeO
喷嘴孔径对纳米流体强化氨水泡状吸收过程的影响
吸收制冷
纳米流体
氨水
喷嘴孔径
Al2O3纳米颗粒对氨水鼓泡吸收过程的强化影响
纳米流体
氨水
鼓泡吸收
Al2O3
纳米流体强化酸气吸收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
酸气
吸收
传质
影响因素
机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组分纳米流体强化泡状吸收过程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制冷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吸收强化因子 泡状吸收 双组分纳米流体 纳米碳管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025.3|TB61+6
字数 38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8.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学虎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146 1240 20.0 29.0
2 陈嘉宾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37 610 14.0 23.0
3 苏风民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3 55 3.0 3.0
4 韩振兴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 1 4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86)
二级引证文献  (9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1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工程热物理
吸收强化因子
泡状吸收
双组分纳米流体
纳米碳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制冷学报
双月刊
0253-4339
11-2182/TB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67号银都大厦10层
89210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60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