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间歇低氧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作用基因.方法 构建间歇低氧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提取兔腹主动脉总RNA,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与人的心血管疾病基因列阵Ⅱ(HS-038)芯片杂交后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差异基因.结果 共有187条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改变;涉及凋亡、蛋白质合成、癌基因、抑癌基因、信号传导基因、发育相关基因、炎症等诸多方面,其中环氧合酶2 mRNA的差异表达与腹主动脉内膜病理学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间歇低氧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环氧合酶2可能是重要作用基因之一.
推荐文章
HDAC7基因参与兔高脂间歇低氧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
间歇低氧
动脉粥样硬化
抑制性消减杂交
氯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血管紧张素Ⅱ亚型I受体拮抗剂
氯沙坦
动脉粥样硬化
COX -1途径在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慢性间歇低氧
COX -1 途径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糖尿病和球囊损伤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内科学
血管内皮
球囊损伤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实验动物,家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间歇低氧诱发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差异基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间歇低氧 动脉粥样硬化 基因芯片 环氧合酶2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356
页数 4页 分类号 Q7
字数 33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949.2008.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瑞洪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 31 299 10.0 16.0
2 杨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 153 1018 15.0 22.0
3 黄谷香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 24 276 10.0 16.0
4 张湘瑜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 21 117 6.0 9.0
5 吴悦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 16 88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子生物学
间歇低氧
动脉粥样硬化
基因芯片
环氧合酶2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月刊
1007-3949
43-1262/R
大16开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
42-165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3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1212
论文1v1指导